歲月訴說的人文故事

人文保存篇

天人合一的洞內宿舍
進入萬大發電廠區,行經萬大橋後,可看到有70年以上歷史的日式宿舍群。日式宿舍又稱「洞內宿舍」,早期萬大橋尚未興建時,至電廠要穿過山洞走行易橋,因此以山洞區分內外,故此日式宿舍區又名為洞內宿舍。最初是提供興建水庫的人員居住,現今則為廠內員工眷屬與出差員工之宿舍。

臺灣光復後,日式宿舍由電廠接管,當時因對外交通不便,宿舍區便發展形成一個獨立的小型生活社區,有福利社、理髮室、製冰室、洗衣部、菜販肉販、勵進廳、球場與泳池,甚至有露天電影院,開演時,鄰近的部落居民也會到電廠一起觀影。

隨時代演進、交通日益發達,廠內多數員工都搬到埔里居住,也因為宿舍的維護整修不易,拆了大部分,僅保留目前這塊。

洞內宿舍的構成表現日本傳統樣貌之外,也融會友善環境精神,在環教課程傳遞下,可以了解建築對應環境與文化背景的建造智慧,例如:以在地取材的木材興建、為了防水氣而架高建築、隔間牆採用編竹夾泥牆、黑色瀝青屋頂可吸收陽光熱能並防止蚊蟲入侵,而斜屋頂的設計則有利排水,還有其他許多關於生活起居的設計,皆蘊含著與生態互利共存的善意,為天人合一的建築。